可以搜到:产品、技术、资料、新闻、检测、企业、视频

产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是市场决定了标准,还是标准引导了市场?

是市场决定了标准,还是标准引导了市场?

来源:线束世界作者:2023-11-20 10:21

到底是市场决定了标准,还是标准引导了市场?

继福特前段时间宣布在北美的未来车型中使用特斯拉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充电标准后,另一个巨头,奔驰将除了CCS1外,未来还会有北美充电标准(NACS)选项奔驰北美预计在在 2025 年切换到 NACS...考虑特斯拉自身的销量,NACS统一北美充电市场基本上只是时间问题了,这引发我们思考,到底是市场决定了标准,还是标准引导了市场?


至少充电接口,CharIN组织是不愿意看到NACS如此攻城略地,从而引发多米罗骨牌效应,也会让北美CCS1做的努力付之东流,而且特拉斯的MW MCS充电方案目前看也将会和CharIN组织不同,这极大的冲击了未来的更大充电功率市场MCS的方案的多重可能性,...想当初的CCS的成立是为了设立一个对抗chademo的门槛,阻止chademo的市占率,但是时至今日看,很显然车企在关于自身利益面前,身体是非常诚实的...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某种程度上我们做好自己的市场实质上就已经是走出去了。


微信图片_20231120101829.png

充电标准混战的现象在我们身上也同样出现,之前中日联合开发的“chaoji”充电标准,弥补了2015版的GB不能满足大功率充电的问题,也能和国际“接轨”,但是如果需要靠转换接头来兼容老国标充电桩,即使技术上是能搞成立的,但这肯定不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一方面和外部接轨,一方面又和内部“脱轨”。


随着新的2015pls版的GB充电接口标准的推出,两个标准会并存互补,还是其中一方被替代会是个问题,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答案,最终需要市场给出答案,充电最终依然是为车辆服务,需要解决快速充电的问题,所以车企的青睐和最终选择会给出明确的答案,至少在“过渡期间“,我们有看到部分车企选择chaoji,采用自建超级充电网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也有部分车企采用2015版的方案搭载局部冷却改造的方案同样自建网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现象不仅在充电标准上出现,类似在换电市场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31120101839.png


同样的问题不仅在充电标准上体现,比如商用车换电市场同样有该现象,拥有换电电池市占率的厂家,比如电池大户C厂,有自己的一套换电接口方案,而代表电投利益的系统厂家又是另外一套方案,乘用车的换电更多也是各车企的闭环游戏.想想也是有意思。

微信图片_20231120101850.png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充电的体系将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电动汽车-充电世界里“无硝烟的战争” 因为利益冲突才有战争,换个角度看,利益冲突说明这是一个值得杀入的市场,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至少充电设施周边的产业是一个想象空间比较大的产业。

微信图片_20231120101859.png

遥遥领先的华为从来不愿甘做一个“配角”,造车的大势如火如荼,近期发布的一些列车型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华为的野心,不仅新车如下饺子一般,遥遥领先的“技术”在余老板嘴里层出不穷。


同样大势未定的充电市场,华为也是搅局者,华为也推出了高达600KW的液冷充电桩,最大输出电压200~1000Vdc,最大输出电流600A+(这个还是比国内主流车企的500KW以内的功率领先一大截的),华为利用自身的技术,实现了“不挑车”(虽然不知道如何做到的),啥车都可以给你充,这相比一些车企的“闭环游戏”,技术和格局层面拉满,当然基于这种前提,那充电接口一定采用了2015版的老国标的充电口,是否采用了最新的版本还不得而知,大概率也是采用了传统的液冷技术,推测在冷却液的选择、导体材料等可能做了一些改变,不然从外形尺寸很难这么轻便(或者就是名不副实)

微信图片_20231120101909.png

电网负荷的问题,华为通过光储一体化的方式打造光储智能网充充来解决,这也是全球各市场的主流方式,没有什么特别。当然一切的一切需要市场反馈说话;华为也提出了“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口号,遥想当初日本人的chademo推出之时,也提出“要喝杯茶吗?口号,意思是一杯茶的功夫可以充电完成,所以“愿景”很重要... 至少被誉为“工业母机”的华为承载了很多期望,在笔者看来,是否有黑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作为一条鲶鱼推动引领市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引爆一些更细的市场。希望和相信有时候比立马拥有技术或者突破封锁更重要。


微信图片_20231120101919.png

华为的600KW某种程度上和特斯拉的V4是一个层面,考虑V4实际上需要对Semi充电,其功率应该是MW级的(1000V&1000A+)从之前的相关资料里基本上能捋清楚特斯拉的实现方式,外充电口采用特殊的“侵入式液冷导体”在大幅度降低尺寸及重量的同时提升充电效率,车端接口大功率会和电池冷却系统形成一个主动的冷却系统,母线上的插件会采用连接更可靠的方式,同时加载冷却系统,用铜铝导管替代奔着的动力线,形成一个闭环完整的冷却链路。华为目前还看不到相关的详细技术公布,相信后面会逐步公布,但是话说回来,自信点把更多遥遥领先的技术公布出来,更能让同行“进步”。


640 (72).png

我们的未来电动化的场景,绝不仅仅是一些家用车,“”各扫门前雪方式” 是快速发展的无奈选择,但是大的层面,我们缺乏系统性的考量,毕竟我们有更大的市场,也有更多元化的补能方式,不知道未来市场会如何变化,但是系统性的考虑是有必要的,也能最大程度降低“”到底是市场决定了标准,还是标准引导了市场?“的问题出现。



640 (73).png

写在最后

“集成化的概念”随着各家车企经过多年的发展,都打造了更合理、更兼容的 电气化平台,包括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和800V的量产车型增多,这些年我们感觉到趋势和机会点越来越集中,充电设施大功率液冷充光储智能充电市场会随着众车企带头 逐步 形成一个机会巨大的蓝海市场,包括液冷电缆、材料、冷却接口、液冷系统泵、DCDC模块、充电接口、DCDC模块、碳化硅应用、保护模块、抗干扰模块、传感器等会迎来更多的机会。


车辆端的趋势会越发向 电池厂家和驱动系统模块厂家上靠拢,以及最近的被点火爆的智能座舱、无人驾驶的市场上;电池端会向车辆端更加越发集成,更加智能的电池或者集成电池底盘的概念会越发明显。

640 (75).png



0
立即获取技术支持
提供全天候客户服务支持
需要更多技术支持?
致电:17135242547